延伸活動三】有多遠?

找一個好朋友,互相量量看,你們的步長各是多少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你的步長:(    )公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好朋友__________的步長:(    )公分

 

 

算算看:

1.你和你的朋友同時同地同方向出發,各走8步以後,會相差多遠?

 

 

2.如果同時同地反方向出發,各走8步以後,會相差多遠?

 

 

 


 


活動三:有多遠

時間:40 分鐘

配合單元

康軒數學4上第二單元

能力指標

N-2-2

活動目標

解決生活中的乘法問題。

教材分析

擴充乘法的問題情境,將乘法應用在生活中。

     

 

問話舉例與互動歷程

學習指導說明

評量參考

1.找一個好朋友,互相量量看,你們的步長各是多少?

2個學生一組,彼此互測。

學生將測量的結果,記錄下來。

 

2.算算看,你和你的朋友同時同地同方向出發,各走8步後,相差多遠?

說說看,你要怎麼算?

學生可能的說法:

(1)先算出自己走8步有多遠,再算出好朋友走8步有多遠,最後算出兩個人的距離。

(2)先算出兩個人走一步相差多遠,再算走8步的距離。

(3)其他。

把你的想法,用算式記下來。

學生可能的算法:

假設某甲的步長55公分,某乙的步長48公分。
(1)55
×8(  )
 50×8400
 5×840
 40040440
 48×8(  )
 40×8320
 8×864
 32064384
 44038456
(2)55
487

 7×856

(3)其他。

說說看,你是怎麼算的?

 

 

 

 

 

3.如果改成同時同地反方向出發,各走8步後,兩人會相差多遠?

說說看,你要怎麼算?

把你的想法,用算式記下來。

學生可能的算法:
假設某甲的步長55公分,某乙的步長48公分。

(1)55×8440

 48×8384
 440384824
(2)55
48103

 103×8824
(3)
其他。

說說看,你是怎麼算的?

 

 

4.想想看,兩個人同時同地同方向出發,和同時同地反方向出發,在算法上有什麼不同?為什麼?

學生可能的說法:

(1)同時同地同方向出發,因為兩個人步長不同,結果會變成一個人在前,一個人在後面追,所以用減法算。

(2)同時同地反方向出發,因為兩個人方向不同,所以用加法算。

(3)其他。

教師布題時,應向學生說明測量步長的方法。

以捲尺或長尺為測量工具,較容易操作與報讀。

 

學生如看不懂題目的意思,教師可進行提示:

(1)找兩名學生,實際演練。

(2)透過線段圖表徵題意。 如:

 

 

畫線段圖時,教師也可讓學生自行討論畫法,以訓練學生解讀問題的能力。

學生不論使用直式或橫式記錄解題,教師都應予以接受。

教師行間巡視時,對學生運算的過程進行了解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教師請不同算法的學生上臺發表。

學生說明紀錄時,應對數字與符號的意義加以說明。

 

學生如看不懂題目的意思,教師可進行提示:

(1)找兩名學生,實際演練。

(2)透過線段圖表徵題意。

如:

 乙          甲

 

 


一般說來,學生經過問話2的解題經驗,應該能運用問話2的運算結果,進行解題。

 

 

 

 

教師指著學生問話2和問話3的解題紀錄提問。

學生如不懂問話的意思,教師可以指著學生的算法提問:為什麼要用加法算?為什麼要用減法算?

學生只要說的合理即可。

能正確測量步長。

能和同學合作。

 

 

 

能說明自己的想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能用算式記錄解題過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能說明紀錄。

能討論及判斷別人的紀錄是否合理。

 

能說明自己的想法。

能用算式記錄解題過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能說明紀錄。

 

能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注意事項:

1.教師可以改變問題的情境和數量,讓學生進行更多乘法應用的問題。

2.較複雜的文字題型,教師應指導學生將它分析成若干子題後,再進行解題活動。

3.學生解題後,除共同的討論訂正之外,還可讓學生互相檢驗。

 


延伸活動四】多少錢?

臺灣是個水果王國,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好吃的水果,書維最愛吃西瓜和葡萄了,所以請媽媽買回家。

 

西瓜一斤賣8元,葡萄一斤65元。媽媽買了一個重12斤的大西瓜和3斤葡萄,一共是多少錢?

平行四邊形: 1斤8元 平行四邊形: 1斤65元把你的算法記下來。

 

 

 

給你200元,買2種愛吃的水果。想想看,可以怎麼買?

水果名稱

單價(元)

重量(斤)

總價(元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圓角矩形圖說: 可以問問媽媽,或到水果店看看,水果1斤的價錢呵!算算看,一共花了多少錢?

 
 

 

 

 


 


活動四:多少錢

時間:40 分鐘

配合單元

康軒數學4上第二單元

能力指標

N-2-2

活動目標

解決生活中的乘法問題。

教材分析

擴充乘法的問題情境,將乘法應用在生活中。

     

 

問話舉例與互動歷程

學習指導說明

評量參考

1.臺灣是個水果王國,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好吃的水果。書維最愛吃西瓜和葡萄了,所以請媽媽買回家。

西瓜一斤8元,葡萄一斤65元,媽媽買了一個重12斤的大西瓜和3斤葡萄,一共是多少錢?

說說看,你要怎麼算?

學生可能的說法:

(1)分別算出西瓜和葡萄的價錢,再加起來。

(2)其他。

 

2.把算法記下來。

學生可能的記法:

(1)8×12( )

8×1080

8×216

801696

65×3( )

60×3180

5×315

18015195

96195291

(2)  8    65    96

× 12   ×  3   195

 16    15    291

 80   180

 96   195

(3)其他。

說說看,你是怎麼算的?

 

 

(重新布題)

3.給你200元,買2種你最愛吃的水果,想想看,可以怎麼買?

說說看,要解決這個問題,要先知道什麼?

可能的說法:

(1)愛吃的水果。

(2)水果的價錢。

(3)其他。

現在請你回家調查,完成學習單。

 

4.說說看,你花了多少錢?

還有不同的算法嗎?

說說看,他們算的都對嗎?

 

 

 

教師布題後,請學生回答。

教師進行提問:先算什麼?再算什麼?讓學生熟悉從問題中分析出子題。

 

 

 

學生進行解題活,教師行間巡視。

一位乘以二位的乘法問題,學生必須先學會拆開單位數,再分項乘開。

一位乘以整十,教師首先應確認學生如何得到答案(透過累加或其他方法),等到學生經驗豐富後,再讓學生觀察和乘法九九間的關係。如8×216 8×20160

教師請不同算法的學生上臺說明解題紀錄。

學生說明時,教師應提醒學生說明算式中數字及符號的意義。

 

 

 

 

教師指導學生讀表,說明學習單上二維表格的意義與名詞介紹,再讓學生帶回家完成。

學生完成學習單後,教師必須和學生共同討論檢驗。

 

 

 

學生說明的重點必須包括

(1)購買某水果的單價、重量和總價。

(2)購買2種水果的價錢一共是多少?是否超過題目的限制。

一般市面上販賣水果,常有不是整斤出售的現象,學生如提問,教師淡化處理。

 

 

 

能說明自己的想法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能用算式記錄並說明解題過程。

能討論及判斷別人的算法是否合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能解決生活問題。

能看懂二維表格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能發表自己的調查和解題結果。

能互相檢驗對方的算法是否正確。

注意事項:

1.教師可以改變問題的情境和數量,讓學生進行更多乘法應用的問題。

2.二維表格並非本活動的教學重點,教師只需介紹表格中各項名詞的意義,如什麼是水果單價,和指導學生如何填表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