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稱 項目 |
中州寮 |
位置 |
位於安和路四段、五段與長和街二、三段一帶,台灣光復後因為聚落甚大,劃分為州南里、州北里兩個里。 |
由來 |
本聚落開發於清朝咸豐年間,住民大多是來自台南縣學甲中洲一帶,為思念故鄉,乃以故鄉之名為名,以示不忘,這是本庄地名的由來。早期遷移到中洲寮的拓墾者,以林姓為主,次為邱姓,之後其他姓氏相繼前來,加入開墾行列 |
交通 |
自古即是南台灣的南北交通要衢,過去慣稱為「中央公路」,亦即「台十九線」公路,北通西港和佳里,南通台南市區,目前仍是客運通行的繁忙路線,交通流量甚大。 |
信仰 |
境內大廟為「中州寮保安宮」,奉祀保生大帝,建於清朝光緒元年(西元1875年),為中洲寮傳統信仰中心,另有「基督教長老會和順教會」,創於民國四十五年。 |
產業 |
早期居民多數以務農維生 |
人口 |
截至1997年9月底止,中洲寮共有居銀2524戶,人口數超過一萬人,計一萬零五百七十七人,其中男5390人,女5187人。 |
其他 |
是安南區一個古老的大型聚落 中洲寮因為繁榮,所以自日據時代即擁有戲院,名「集成戲院」,這是老一輩中洲寮人津津樂道的娛樂場所,在極盛時期,舉凡布袋戲、歌仔戲、新劇、台語電影、國語電影均曾上演,可惜民國六十年代因敵不過錄影帶而關閉,戲院舊址就是今天台南四信安南分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