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稱

項目

溪頂寮

位置

南邊緊緊濱臨鹽水溪北岸,北邊抵安和路七號橋,西邊至北安路,境內有鹽水溪和嘉南大圳大排兩條水域通過,日據時代劃分為兩保,即東一保與西一保,台灣光復後,以中央公路(安和路)為界,劃分為兩里,即安東里與安西里,其後因為人口逐年增加,行政區域重新劃分,安東里下增出安和里,安西里下增出溪北里、溪頂里

由來

清朝中葉先民移住此地時,是在鹽水溪溪頂浮出的沙質土地上搭寮居住,當時地勢低窪,人民在此搭寮定居開墾,那種景象彷彿就是在「溪頂」,所以取名為溪頂寮。

交通

位於安和路一段、二段與長溪路一段及安中路一段,是一個交通非常繁榮通暢的聚落。

信仰

保安宮,供奉保生大帝,已經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,這間廟宇在早年同時也是一個教育場所,曾經是漢學私塾所在地。由於溪頂寮過去是農業區,所以區內也擁有一間老廟「福德」,專門奉祀福德正神,即土地公。另外,有「中安」,主祀中將元帥。「代天」,主祀李府千歲,是「泊仔寮吳」所建,鹽水溪旁有一間「界址廟」。

產業

鹽水溪尚未築堤防以前,整個溪頂寮聚落臨水而居,居民以務農為生,鹽水溪提供灌溉用水,也供給飲用水,當然,它也不時氾濫成災,給溪頂寮人民帶來生命財產的損失。溪頂寮已經逐漸都市化,沿安和路一段一帶,商店林立,交通繁忙,都市景觀相當濃厚,看不出過去的農田和鄉村景觀,境內也有了工廠,「和順工業區」部份在本區,工業就業人口逐漸增加,有朝一日、可能會完全消失聚落色彩。

人口

截至1997年9月底,溪頂寮共有居民4511戶,人口超過一萬人,計16642人,其中,男8604人,女8038人,堪稱安南區一個大型聚落。

其他

溪頂寮原是安南區首善之區,現在的溪頂寮,共有五里,即安東里安和里安西里溪頂里溪北里。日據時代大正九年(民國九年),安南區的前身「安順庄」成立時,安順庄的「庄役場」就是設在這裡,舊址在今警察局安順派出所旁,乃是安順庄的行政中心,庄役場相當於今天的區公所,後來庄役場才搬遷到十字路。